练习6    内部审核

 

练习重点: 1、制订年度内审工作计划

2、制订各次内审工作计划

3、编制审核检查表

4、现场审核并填制内部审核现场记录

5、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报告

6、编制不合格项报告,跟进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

 

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是:

1、 判断质量体系符合审核依据的程度;

2、 在认证机构认证审核前纠正不足;

3、 作为一种监督的机制,确保经批准的文件得到有效执行;

4、 作为一种自我改进、持续提高的机制。

  

内部质量审核之前必须对内审员进行内审技能培训并考核。内审员全称叫内部质量审核员,通常由既精通ISO9000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。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,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每年都要进行一定频次的内部质量审核,内部质量审核由经过培训的有资格的内审员来执行审核任务。所以,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,通常都需要培养一批内审员。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兼职担任。内审员的培训工作由顾问公司负责在内审之前培训。

1、 制订年度内审工作计划

年度计划主要确定审核的频次,目前IT企业规模较小,不必分批次进行,通常一年开展两次。
   审核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包括:审核目的和范围、受审部门、受审部门负责人、审核日期、审核组长、审核员。其它计划有关的项目还有:编制者、编制日期、审核者、审核日期、批准者、批准日期。

2、 制订各次内审工作计划

编制内审计划,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审核的依据、目的和范围,审核人员、日期和审核程序等。

3、 编制审核检查表

这是为内审前准备的检查表,内容包括受审核部门、审核项目、要素条款号、审核内容、检查方法、检查记录、制定人、制定日期、批准人、批准日期。

4、   现场审核并填制内部审核现场记录

内审实施过程一般的程序是:

召开首次会议;
     
现场审核;
     
召开末次会议。
      
审核时一般是在顾问师的带领下,由内审员根据准备好的审核检查表向被审核这提问和检查。

 


5、 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报告

审核报告,是对该次内审的总结。一份有份量的审核报告是建立在全面、深入、有效的内容基础上的,所以内部审核只有做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,熟悉业务流程及要求,充分运用各种审核技巧,发现和收集足够的证据,以确认体系的实际运作的符合性。有些审核员审核的发现几乎都是“没有签名”或“表格版本不对”等,可以断定这样的审核是不会有什么发现的。更无从谈"有份量的报告"。
    其次,需要澄清的一点,非常重要的是,内审报告不只是对不合格项的陈述,应该还有对符合性的陈述,内审员的审核不是去搜寻不合格,而是对整体体系的运作状况根据审核的发现进行判断,总体的符合性如何,是否能保证产品的质量(即有效性),哪些过程是完全受控的,甚至是做得出色的等等,这应该是内审报告的非常重要的内容。
    第三、对于发现的不合格陈述,应清晰地区分严重不合格和一般不合格,对于严重不合格,还可以简要描述不合格的内容,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。一般来说,对于不合格陈述,可以采用直方图、散布图等图表进行分析(见ISOMIS中的SPC统计分析功能)。按照部门-过程及ISO9000的条款进行统计,使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部门-过程质量体系的执行情况及在ISO9000条款上的薄弱环节。另外,还可以列出上次内审发现不合格的图表进行比较,使管理者可以判断质量体系运作的趋势。
    最后,作为一个内审员不同于第三方认证审核员,可以根据审核发现以及自身的认识及知会,提出审核发现不合格的原因,及改进的建议,这是内审报告中非常有价值的内容。

6、 编制不合格项报告,跟进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

第一次内审由顾问公司指导下进行,顾问公司的工作主要是:

1.     审核完善企业内部审核方案;
2.审核完善第一次内部审核计划;
3.检查、指导企业内审员编制的检查表;
4.参加内审首次会议;
5.跟踪指导企业内审员进行现场审核;
6.指导企业内审员编写不符合项报告;
7.指导不符合项分析和编写审核报告;
8.参加内审末次会议,总结并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运行情况,提出下一步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。要求企业方作如下的准备工作:

1. 编制企业内部审核方案;
2. 管理者代表确定内部审核组成员和审核计划;
3. 内审员按分工写好检查表;
4. 保证内审按计划进行的各项组织工作(通知受审核部门、内审中必要的协调、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公条件等);
5. 按计划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全过程(最高管理者及管理者代表至少应参加首、末次会议);
6. 责成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按期制订、实施不符合项纠正措施(包括对组织机构、各层次文件的进一步调整。决定大的变动前应与咨询方及时沟通)。